主办:青岛市西游记文化研究会  |   2017年 01月 21日 星期六

当前位置:儒学

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孔子

时间:2016-12-07  来源:未知

从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,到1974年批林批孔,再到近些年来祭奠孔子,弘扬国学,学习《论语》,中国转了360度又转回原点,一百年哪,一百年转了个圆圈又回到原点!

    说到底,历次的运动,以至不是运动的运动,都是将孔子看成了政治符号,借以达到某一种政治意图,使孔子变成面团任人塑捏。要理性认识孔子,需将他还原成历史人物,一个有血有肉,有丰富阅历,有成就有错误也有七情六欲的立体人物。

    要深刻认识孔子及其学问,需将他放在历史背景下考察。一方面,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,农耕经济占据绝对地位,农耕经济产生的政治制度,只能是以皇权为中心的等级制度。孔子思想以及形成的思想文化,自然属于农耕文化。另一方面,春秋时代是“礼崩乐坏”、王室衰微,军阀混战,民不聊生的时代,孔子对此痛心疾首,所以想往西周的“太平盛世”,希望通过“克己复礼”使社会退回到“郁郁乎文哉”的西周时期,就显得十分幼稚。

    需要将他放在家庭背景之下进行考察。一方面,少年孔子随同母亲颜征在生活在极度贫穷的贱民行列,从而对下层社会十分了解,极易产生同情下层民众的仁爱思想;另一方面,他又是宋国国君微子的后代,六世祖孔父嘉做过宋国大司马,因辅佐宋殇公的十年中,对外发动十一次战争引取民众的普遍不满,也因为太宰华督觊觎孔父嘉妻子的美貌,遂将其杀掉并夺其妻子。孔父嘉一死,儿子木金父逃往鲁国。

    孔子父亲叔梁纥以军功做过鲁国陬邑大夫,依然是贵族。如果继续向前追溯,孔子一支的有记载先祖是少典,依次有黄帝、帝喾、商汤、微子、宋丁公(宋国国君)等,几千年中,都是声势显赫帝王或王佐重臣,是华夏无可比拟的第一贵族!贵族后裔难免有贵族情结,恢复家族的昔日辉煌,是没落贵族子孙的朝思暮想。孔子要梦想成真,必得同周王室兴旺发达密切联系,这是孔子企图恢复周礼的重要原因。

    将孔子及其《论语》放在世界范围内加以考察。“文革”之后,特别是整个社会道德滑坡以来,很多以民族复兴、国家兴旺为己任的文化大家,都曾痛心疾首地指出:道德滑坡同批判孔子密切联系。此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,环顾四周,台湾、南韩、日本等,虽然实行民主制度,却一直坚持儒家文化。与之相比,中国是儒家文化的故乡,故乡抛弃儒家文化的恶果自然显现。然而再将视野放开些,环顾世界,西方国家不曾引进儒家文化,他们的社会道德却令人肃然起敬,特别是澳大利亚,建国只有160多年的时间,几乎是没有历史,谈不上传统文化;更重要的是,他们的祖先,大多数都是刑事犯,从一个刑事犯占据大多数人口的废墟上起步,今天的社会风气依然令人赞叹有加。显然,中国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,不是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。“文革”中间的“批林批孔”,不过是一场闹剧,同孔子几乎没有关系,谈不上毁誉。

    社会道德的涵养是一个漫长过程,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。正如一个先哲总结的那样:“君子以奖惩劝人善,圣人以名节劝人善,佛以因果劝人善。”翻译成白话,就是“政府使用奖励善良,惩罚丑恶引领风气,学校以名誉节操引领学生,宗教以因果报应引领众生。”此三者密切配合,缺一不可,政府不可能替代学校和宗教作用。

    政府奖惩分三个层次:其一是舆论引导,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不用再说,一切向钱看造成的偏向显而易见。其二是奖善惩恶。惩罚丑恶懈怠不力,奖励良善失去公正,甚或是非颠倒,黑白混淆,以丑为美,以美为丑,会在很短时间内,摧毁整个社会道德的大堤。其三是官员引领风气之先,诚如孔夫子所说:“君子之德也风,小人之德也草,草上之风必偃。”一个公权失去制握的社会,官员必然会始则作伪终而无耻,滥用公权、卖官鬻爵、贿赂公行、腐败泛滥、流恶无穷。政府自然无公信可言。公信力丧失的社会,道德底线就被砸碎,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会层出不穷。

    学校是消除愚昧野蛮构建文明科学的神圣殿堂,基本方针是尚德崇智,当把学校办成按照人头收费的企业,当校长将学生当成自己升官发财的台阶,教师将学生当成实现拿取高额奖金的工具时,学校什么幺蛾子都出,就是不能出人才,充其量出一些考试机器,大致不会产生品学皆优的有用之人。

    将宗教当成迷信或者精神鸦片,宗教的道德建设功能就会丧失;反之,貌似昌盛实则成为大把敛财的场所,“淫僧”、“淫道”,”贪僧、“贪道”会层出不穷,这类事业内人心照不宣,业外人依然明白大概。这不仅是宗教的悲哀,更是全民道德涵养的悲哀。

    以上三种功能丧失时,何谈社会道德的涵养提升!大致来说,目前中国的道德滑坡,正是三者缺位的恶果。

    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,传统优秀文化如同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,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对中国以至人类都有重要意义。但是,毕竟传统文化产生在农耕社会,同目前的世界潮流,同中国商品经济存在不相适应的内容有目共睹,扬弃地继承才是科学态度。即是说,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时,必得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,为后者服务。2013年12月23日,中共中央公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: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、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、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。24个字12个内容并不平列,其中富强、公正、和谐是目标,追求的是国泰民安,这是历代政治家治国理念的最高境界。民主、法治是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,只有摈弃专政建立民主制度,摈弃人治实现法治,才能够实现目标。自由、平等是民主制度的衍生物,是民主制度的应有之义,必然产物。诚信、友善是法治精神的应有之义,必然产物,敌意和欺诈会受到法律的无情制裁,是政府奖惩作用充分发挥的必然结果。爱国和敬业在本质上并无二致,即做好本职工作,正如胡耀邦1965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所讲的:干部就是要干,战士就是要战,不要提到游离层认识。

  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,是普世原则在中国的落地生根,顺应了世界潮流,更深得国人之心。得人心者昌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实现,定会向《人民日报》评论的那样,“人民有信仰,国家才有力量”。




Copyright © 2016-2026 青岛市西游记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

鲁ICP备17002882号

联系电话:0532-55568000